《大师镜头(第三卷)》是《大师镜头》系列的最新力作,作者秉承了该系列深入浅出、图例明晰的写作特点,从摄影机运动、布景设计以及场景调度等方面为读者梳理了100个经典案例,以达到让电影脱颖而出的神奇效果。
《大师镜头》系列前两卷侧重于故事情景设计,而《大师镜头(第三卷)》作为前两卷的升级版,更多的是对片场工作的还原和提炼。每个章节基本上概括了拍摄过程中的某个重要环节,例如镜头的选择、纵深的调度、布景设计、取景与构图等。读者既可以选择通读全书,也可以选择将《大师镜头(第三卷)》本书带在身边,作为技术手册随时进行翻阅。
《大师镜头(第三卷)》《大师镜头 第三卷》不仅适合于《大师镜头》系列的忠实“粉丝”,同时对初次接触影视摄影的初学者来说,也是极佳的入门读物。
本书以时间为纵轴,以地域为横轴,在两个维度上详细讲述了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发展的历史,并结合社会政治经济、哲学思想、艺术变革、科学技术对动画发展的动因做了分析。将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历史的发展分成八个阶段,分别讲述了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叶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的萌芽阶段;1918年到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的诞生与发展阶段;1945年到1950年捷克斯洛伐克战后电影事业国有化初期动画的发展;20世纪50年代动画民族性的探索期;20世纪60年代动画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阶段;20世纪70年代儿童动画系列片的兴盛;20世纪80年代新生代动画导演的崛起;20世纪9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后的动画发展的新动向。
本书力图做到脉络清晰、史料丰富、图文并茂,在捷克与斯洛伐克动画历史发展的每一时期,重点总结出这段时间内动画发展过程中几个值得探讨的专题,如:动画产业的发展、动...
(展开全部)
法国“新浪潮”可以说是所有电影运动中最迷人的,因其丰富多彩、敢作敢为与先锋技巧而著称。《法国新浪潮电影史》以新鲜的视点,考察了形成1950年代法国电影的社会、经济与美学机制,并且详细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出现的最重要的“新浪潮”电影。作者详细考察了一些著名影片,如:《四百下》(1959)、《精疲力尽》(1960),以及鲜有人研究的影片,如:《短岬村》(1955)、《巴黎属于我们》(1960)、《美好年代》(1964)等。
作者首先追踪“新浪潮”电影运动的先驱,展示他们如何为追随者提供蓝本。阿斯特吕克、梅尔维尔与年轻的瓦尔达,都提供了宝贵的叙事教程与制作低成本电影的样板。他们的追随者瓦迪姆、马勒,以讲述性感故事的方针与活泼新颖的叙事策略,帮助确立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电影。《电影手册》评论家出身的导演组成的核心团队(尤其是特吕弗、夏布罗尔、戈...
(展开全部)
Continuing their popular ART OF series of movie tie-in books, Marvel presents its latest blockbuster achievement! Featuring exclusive concept artwork, behind-the-scenes photographs, production stills, and in-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cast and crew, MARVEL'S GUARDIANS OF THE GALAXY: THE ART OF THE MOVIE is a deluxe keepsake volume that provides an insider's look into the making ...
(展开全部)
《翻山》作为一部中国实验电影奇异而前卫,2010年上映后立即引发学界和业界的讨论。《电影到底是什么》是针对这部电影展开的研究与解读,试图从多个视角出发,以“小案例”切入“大问题”,以生动明了的语言试图探讨:电影究竟有多少可能性?电影究竟是什么?
以他乡为主题,和城与人对话。作者造访维也纳、布达佩斯、华沙等七个城市,感受这些城市的激情与诱惑、焦虑和不安;聆听摄影师荒木经惟、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主将筱田正浩、电影大师门泽尔、戛纳最佳女 演员于佩尔、台湾导演侯孝贤的人生故事,感受密集的人性激荡。
80部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,性教育专家从性教育的角度对其情节进行分析与解读,编写成方便教师进行学校性教育教学的参考资料,同时也可以成为家长同孩子谈性时的依据,青少年学习建立亲密关系的读本。
一边看电影,一边进行性教育,性教育不再难以启齿。
专业视角提出详细建议,性教育不再“不知讲什么、怎么讲”。
全书分为针对幼儿园及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家长的四部分,分别选择不同的电影,针对不同年龄遇到的与性教育和成长有关的问题提出教学点、教学建议。推荐给家长看的电影,有助于培养家长正确的性教育观念,不要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上犯不可挽回的错误。
一册在手,可以带领你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,得到全面的成长。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研究项目,著名性教育专家方刚沤心沥血完成,赋权型性教育的精品读物!
《郊遊》電影概念書——多面向夢境的蔓延與解析
蔡明亮電影世界的美學與堅持
一種觀看的藝術,找回時間、速度與自由
本書收錄:
蔡明亮導演最新創作手記
《郊遊》幕前幕後劇照、劇本、場景故事、國際專訪與影評
以及蔡明亮與他的演員之間,最深情的注視與對話——
蔡明亮與李康生20年來唯一一次公開對談
老班底陸弈靜、楊貴媚和陳湘琪的感性告白
《郊遊》從劇本、拍攝到剪接,最大的功課就是如何減少敘事性、捨棄所謂的劇情,畫面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,有一種沒頭沒尾的感覺,卻產生一種斷裂的即時的情緒呈現,非常活生生。每一個鏡頭就是演員一個動作的完成和現實時間的流逝,同時捕捉自然光影的流動與現場環境音的變化,我覺得非常好。整個影片的結構沒有起點,也沒有結束。——蔡明亮
*電影《郊遊》榮獲第70屆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,第5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、最佳男主角,也是蔡明亮導演第11部劇...
(展开全部)
开创电影声音理论新思维
认识声音构建的影像幻觉
电影声音及声音文化研究经典
最深入、最全面研究电影声音的经典著作
这是一本极具开创性的电影声音理论经典著作,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语言、声响、音乐等各种声音元素如何赋予影像时间感、空间感,起到“增值”效果,重新考察了声音在视听媒体中的地位。米歇尔·希翁首先将声音从画面中彻底独立出来,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,而后将重新定义的声音再次纳入视听关系中,由此得出:不论是在早期有声片中,还是在利用了最新声音技术(如杜比、THX)的电影中,许多观众认为自己“用眼看到的画面”实际上是由声音构建的幻觉。
本书收录了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、剪辑师沃尔特·默奇特别撰写的精彩导读,从一线创作者亲历体验出发,探讨了希翁声音理论与电影创作实践的密切关系。同时,新版增订了100个声音概念,这是三十年来希翁对其理论体系最全面的一次梳理和总结。
...
(展开全部)
大卫•波德维尔夫妇的电影博客——“电影艺术观察”(Observations on Film Art),3年创下100万次的点击量,罗杰•伊伯特称其为最好的、最有特色的电影博客。本书从300多篇博文中精选了31篇主题各异的评论文章。犀利独特的视角,关注电影最热、最具争议的话题,大卫•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•汤普森夫妇用清晰风趣的语言,严谨的思考态度,从电影产业、电影写作、电影艺术、电影叙事与风格、电影评鉴和展望未来六个部分展开激烈地讨论。
好莱坞大片不行了?电影续集太多了?超级英雄电影为何受欢迎?票房 数据怎么看才客观?网络宣传如何才能成功?大片就意味着高票房吗?影评人这样才能说得有分量!格里菲斯不是电影之父!电影是一门怎样的艺术?电影悬念为何次次都吊你胃口?动作片的叙事有哪些规则?转折点有哪几种类型?有前传,那是因为有“钱赚”!死亡档期也出好电影!动画片...
(展开全部)
想写一部电影,该从哪里起步?本书作者为你提供了一些有关电影创作的宝贵建议。它展示了许多让人跃跃欲试的睿智方法,助你理解电影编剧的全过程。从发现一个创意,到把它付诸笔墨,再到携它行销好莱坞——在这本书里,你能找到电影编剧过程中的一切。